【潍坊寿光】上口镇:新农村奏响“椒”响曲 小辣椒“链”起大产业

种植户采摘辣椒

寿光融媒讯(记者 王静 通讯员 王菁)乡村振兴,产业为基。上口镇依托地理优势,大力培育辣椒产业,并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通种植、加工、销售的全链条。如今,辣椒种植不仅成为当地特色产业,更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为农民开辟了发家致富路。

订单辣椒:

打开农民增收路

时下正是辣椒成熟上市的季节,在上口镇河疃村种植户李成虎的辣椒棚里,一垄垄辣椒棵郁郁葱葱,翠绿的辣椒垂挂枝头,丰收的场景让人喜上眉梢。

“我们的辣椒皮薄、肉厚、品质好,既能直接装箱销到全国各地,也能加工成辣椒酱销往商超。”李成虎告诉记者,辣椒是“短平快”的蔬菜品种,种植周期短、产量高,从种植到收获只需几个月时间。管理期间,只要在辣椒的生长关键节点,结合生长情况和日照时间,及时浇水、施肥、整枝,辣椒的产量就不会差,“这不,今年辣椒又迎来了大丰收。”

工人清洗辣椒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河疃村有蔬菜大棚100多个,像李成虎这样的椒农不在少数。因此,当地蔬菜合作社瞅准商机,在为种植户提供优质辣椒种苗和免费田间管理技术的同时,还以保护价将种植户的辣椒统一回收,然后销售到全国各地,进一步拉长了辣椒收益链。

“我种了7亩辣椒,以前辣椒成熟后只能等收购商来收,现在不一样了,辣椒上市就直接卖给合作社,家门口还有做辣椒酱的企业收货,销路根本不愁。”李成虎信心十足地说,当地辣椒产业正从传统种植向高附加值深加工领域进阶,综合效益的提升,为百姓致富和村集体增收注入了强劲动力。

从过去种辣椒“看天吃饭、靠商收菜”,到如今育苗、管护等都有技术指导,订单农业模式让椒农在销路和收益上有了更多保障。特别是解决了“种得好、卖得出”的问题后,一条“产得优、附加值高”的村民致富路已悄然打开。

链条延伸:

从初级农产品到“多元增值”

位于河疃村的一家辣椒深加工企业内,一辆辆满载着辣椒的拖车有序驶入。随着车厢缓缓打开,一车车色泽鲜艳的辣椒倾泻而下,在地面堆积成一座座小山。工人精准地将辣椒仔细分类,剔除有瑕疵或不符合标准的,确保进入加工间的每一个辣椒都品质上乘。

“我们的原材料主要是向周边种植户和合作社订单收购,一年能收500吨左右,以尖椒、螺丝椒为主。有了稳定的原料供应,我们的生产全年不断档,现在,公司能生产两种不同工艺的辣椒酱。”潍坊全发商贸有限公司经理杨会告诉记者,周边村庄种植的辣椒大部分卖给辣椒酱厂,逐步形成了村集体种植、企业收购、农户参与的“订单式”产业链条,实现了“集体有收入、群众得实惠”的互利共赢局面。

工人制作辣椒酱

记者在车间内看到,一个个鲜亮的小辣椒在流水线上“流转”,经过挑选、清洗、蒸煮、炒制等工序,迅速变身一罐罐辣椒酱。成品做好后,很快将发往全国各地。“我们销路是线上线下结合,产品主要销往广东、上海、黑龙江等20多个地区,每年生产辣椒酱500吨,收入400万元左右。”杨会表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让企业有了稳定的原料基地,农户的辣椒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同时,合作社通过技术指导、保底收购等方式,推动了农户标准化、规模化种植,进一步提升了辣椒品质。另外,公司正积极拓展生产线、增加产品种类,计划推出泡椒、辣椒干等更多风味辣椒制品,在满足不同消费者口味需求的同时,更好地带动周边村民致富。

近年来,上口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将辣椒种植这项“火辣”特色产业作为强村富民的有力抓手,通过“支部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自种”的模式,带动周边群众务工增收;同时,通过政策扶持、规模化种植、订单销售等举措,大力推动特色农业向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链条化加工、品牌化营销方向发展,成功把“小辣椒”做成了乡村振兴的“大产业”,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来源:寿光市融媒体中心

一审:王浩宇

二审:马春晓

三审:宋梅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