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通过搭建农村集体“三资”交易平台,让村集体资产资源成为增加集体收入的源头活水
寿光融媒讯(记者王秀慧)村集体“三资”交易是集体增收的关键。为破解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不透明、合同不规范等问题,寿光市借助信息化手段搭建农村集体“三资”交易平台,通过推动村集体资产、资源进场交易,实现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与交易的规范化。
“三资”实现市场化交易,可以吸引更多潜在竞投人参与,最大限度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集体资产的经济效益。羊口镇任家庄子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饲养小区招租项目位于该村村北,占地面积约25亩,原承包价为每年1.4万元,租期10年。承包到期后,村“两委”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增收,决定将项目重新进场交易发包。2025年2月,该项目在羊口镇农村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站公开招投标,承包费底标18万元,经公平、公开、公正竞价,最终以41.999万元成交,溢价率达133%。
“相比过去的承包价,这一项目为村集体年增收入23.999万元,村集体经济成倍增长,村民收入也提高了。”任家庄子村党支部书记任振一说。
侯镇崔家村多年前进行“旧村改造”,村民住上了“小高楼”,小区46台电梯虽为百姓出行带来便利,但电梯每年的维保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切实保障居民人身及财产安全、建设平安居住环境?2025年3月,崔家村通过侯镇农村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站对电梯维保项目进行招投标,以此做好电梯维保建设。
“我们村的预算金额是35.88万元,对村里来说是笔不小的开销。通过政府提供的服务站平台,最终以20.01万元成交,节支率高达44.23%,为村内节约15.87万元。”崔家村党支部书记崔洪国表示,后续村中的项目也会通过平台进行交易。
为把“沉睡资产”变成“增收财源”,寿光市创建了县、镇两级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印发了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明确50万元以上的“三资”交易进入县级平台,50万元以下的“三资”交易进入镇街平台。通过规范农村“三资”交易,变“少数人说了算”为“市场说了算”,既堵住了熟人发包、私下交易的漏洞,又引入了更多有意向、有实力的竞争者,有效推动了村集体增收节支。
“各镇街全部设立了‘农村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站’,每个服务站配备2至3名工作人员,负责发布招标信息、受理项目进场、管理交易现场等工作。”潍坊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寿光分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村级项目通过平台统一发布招标信息,业务受理、信息上传、保证金缴纳、竞价公告发布、成交信息公示等实现“一网通办”,覆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集体林地经营权、集体经营性资产租赁、村集体物资设备采购等各类交易项目。
2024年,寿光市累计完成农村产权交易项目577宗,交易金额9.8977亿元,为村集体节约金额1086.68万元、节支2.19%,为村集体增收金额2.5亿元,溢价率97.02%。2025年以来,已累计完成农村产权交易项目396宗,交易金额2.85余亿元,节约金额406余万元,节支率4.4%,增收金额5110余万元,溢价率35.02%。
下步,寿光市将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广大村民共享改革发展红利为切入点,推动建立统一交易平台、统一交易方式、统一运行机制的农村公共资源交易大市场,真正让村集体资产资源成为增加集体收入的源头活水。

来源:寿光市融媒体中心
一审:王浩宇
二审:马春晓
三审:宋梅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