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寿光】“镇”兴路上·新观察|从“农业大镇”到“融合强镇”的纪台路径

从智慧大棚里的科技光影,到项目工地的机械轰鸣,再到边疆田野的丰收笑颜……如今的纪台镇,实干与创新交织,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今年以来,纪台镇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创品牌、基层治理出亮点”的发展定位,以品质农业为引擎、以民生工程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推动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走出了一条具有纪台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现代农业:科技引领,链条完善

日前,华耕现代农业园区的智能联动温室内,工人们正有序对番茄植株进行吊蔓。与传统大棚不同,这里的每一株作物都生长在一个由数据驱动的“舒适区”里。园区就像一个大型“植物工厂”,棚内温湿度、光照、土壤数据实时监控,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供给,农户可通过手机APP远程管理,省心省力,农业生产从“靠经验”变成了“看数据”。

品质农业,是纪台镇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在这里,种植智慧化成为农业现代化的生动注脚。

高标准温室大棚。

高强度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不仅具备卓越的透光性,让每一缕阳光都能充分洒入,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能量,而且有着出色的保温性能,如同为植物们筑起了一个温暖的堡垒。温室内遍布的传感器如同一双双敏锐的眼睛,时刻监测着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参数。示范区内,水培、雾培、基质培、椰糠培等多种无土栽培模式让人大开眼界;鱼菜共生、鱼菇共生、荷兰模式让人不禁感叹现代农业科技的魅力……这是日前记者在寿光市纪台镇纪都现代农业共富产业园看到的情景。

科技引领现代农业。

作为农业大镇,纪台镇以智慧农业为核心,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以纪都现代农业共富产业园为核心,打造了占地520亩的智慧农业示范区,配备1.6万平方米智能种植展厅和1.5万平方米农技服务区,成为中央及省级调研的“高频点位”。同时,该镇大力推进老旧大棚片区化改造,对320栋大棚实施标准化升级,辐射带动2500亩设施蔬菜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农业从“传统种植”向“智慧农业”转型。

如今,纪台农业形成全链条现代化体系:种植方面,长茄种植面积近3万亩,推行标准化种植,借助智能温室、无土栽培等科技手段提升产量与质量;管理之中,科技企业提供数据监控、水肥一体化等智慧管理方案;加工销售环节,合作社统一标准,与高端商超“订单式”合作,还通过电商直播拓展销路,产品覆盖国内并远销海外,各个环节高效协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民生工程:路网升级,城镇焕新

在纪台镇东刘家庄子村,一条崭新的罩油路延伸在农田与村落之间,随着道路的完工,村民也彻底告别了过去道路坑洼不平的出行难题。“道路坑坑洼洼成为历史,这路真是修在了咱老百姓心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益山介绍,前期针对污水井盖破损问题,村里还集中购买了新井盖并全部更换,日前又给路面罩了油,进一步提升了村民幸福指数。

民生工程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在纪台,像这样的民生实事不胜枚举。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出行问题,纪台镇对全镇的道路状况进行了全面摸排,对辖区内破损道路进行集中修补,以实实在在的举措保障群众日常出行安全。作为纪台镇区交通主动脉的寿尧路改造工程,目前正加快推进,不仅优化了群众出行条件,更擦亮了镇区“天际线”。

在推动镇域发展方面,纪台镇同样不遗余力。依托“一核两线四区”规划,整合闲置低效土地,打造了农文旅融合示范片区。该示范片区成功入选潍坊市首批研学旅游点,实现“人流”变“文旅流量”,为镇域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与此同时,纪都广场、U形商业街等配套项目稳步推进,城镇功能不断完善,综合承载力显著增强。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纪台镇聚焦民生,全力推进各项暖心工程:改造提升村级卫生室,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看病更便捷;村庄助老食堂常态化运营,为老年人打造温馨的就餐家园,送上关怀与温暖;改造建设村级活动广场,开展艺术节、书画展、公益电影下乡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精神需求。一桩桩民生实事,如涓涓细流,滋润百姓心田,让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项目攻坚:服务优化,动能强劲

日前,产投种子研发中心项目现场一片忙碌。“镇党委工作人员不定期来转转,项目建设遇到问题,他们都是积极帮着协调解决。目前,项目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下步就是内部装修……”看着初具规模的研发中心,负责项目建设的工作人员信心满满。

纪台镇聚焦长茄、辣椒等蔬菜新品种选育、资源改良与创新,积极招商引资,整合园区资源,建设种子研发中心,规划建设2栋研发办公楼及商业配套,以“种苗研育繁+物业服务”模式吸引企业集聚,推动蔬菜种苗产业向“硅谷”目标迈进。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落实“五个一”跟踪服务机制,随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重点项目快速推进。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地方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更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今年以来,纪台镇在项目建设、“双招双引”、政策落实等方面精准施策,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全力营造政策惠企、办事便捷、服务贴心的一流营商环境。

在项目推进上,纪台镇打出了“高效服务牌”。成立重点项目动态跟踪服务专班,为每个重点项目安排班子成员包靠,严格落实“五个一”跟踪服务机制,每周调度进展,开展“蹲点式”帮扶,强力推动项目加速建设。目前,翔天科技农业会客厅、为农服务中心等项目已开工建设,项目投产后,纪台镇将形成从育种到销售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全福元商业中心、仙农降解农膜等项目已投产运营;冷链物流数字化产业基地、大综治调解中心等项目正加快推进,预计年底前动工建设。

而在金融赋能方面,纪台镇同样下足了功夫。通过创新与农控集团合作模式,引入五矿证券等机构,以定制化金融服务助力项目落地、产业运营,为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劲动能。

边疆共富:模式输出,携手共进

安徽灵璧县、萧县,河北保定市,新疆和田县……走进寿光市华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张东升的办公室,一张“圈圈画画”的中国地图格外引人注目,上面多处省市被做了标记。“这些地方都有咱们建设的农业园区。”张东升指着地图,满脸自豪地介绍道。

将“寿光模式”推广出去,是张东升践行共同富裕理念的生动实践。近年来,他带领团队将“纪都农业”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在安徽、河北、新疆等地建设农业园区,推广现代化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特别是在新疆和田的园区建设中,他针对当地干旱少雨的特点,重点推广节水灌溉和沙培技术,使当地农户的种植收益提高了3倍以上。目前,他的施工队伍已进驻新疆、内蒙古、河南等地,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

事实上,像张东升这样从纪台走出去、积极投身“寿光模式”输出的新农人不在少数。

近年来,纪台镇积极推动“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引导36家农业企业、合作社赴民族地区发展现代农业,派驻农技人员400余人,带动标准化种植10万亩,培育“珠峰农业”等民族品牌,走出了一条“寿光模式”的共富路径。目前,纪台镇正全力争创“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从镇域道路的焕新升级,到种子研发中心的科技赋能,从老旧大棚的“棚改”蝶变,到边疆共富的担当实践,纪台镇正以实打实的项目、心贴心的服务、点对点的攻坚,推动农业提质、民生升温、产业融合,以“小而精、特而强”的发展姿态,书写着“镇”兴路上的新篇章。(记者袁萍 通讯员董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