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寿光融媒讯(记者 袁萍 通讯员 董健梅)时值秋日,正是收获与孕育希望的季节。在潍坊寿光市纪台镇的广袤田野上,不见传统农忙的喧嚣,却处处涌动着科技新潮。新一茬的作物刚刚植入沃土,而支撑它们茁壮成长的,是一个贯穿种植、管理、加工、销售全链条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如今的纪台镇,正以科技为笔,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制着一幅更具韧性与活力的振兴新图景。
走进纪台镇孟家官庄村的茄子大棚,人们仿佛进入一片紫色海洋。一根根油亮饱满的长茄不仅是百姓的“致富果”,更串联起合作社、智慧园区与全球市场的共富链条。目前,纪台镇长茄种植面积近3万亩,年产量50万吨。通过推行“标准化种植+品牌化营销”,纪台长茄不仅在国内高端市场打出名气,更远销日韩、东南亚地区。
当传统农业遇上现代科技,一场深刻的变革悄然拉开帷幕。
华耕现代农业园区的智能联动温室内,工人们正有序进行新一茬苗株的定植。与传统大棚不同,这里的每一株作物都生长在一个由数据驱动的“舒适区”里。“我们园区就像一个大型‘植物工厂’。您看这个平台,棚内温湿度、光照、土壤数据实时监控,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供给。农户通过手机APP就能远程管理,省心省力,从‘靠经验’变成了‘看数据’。”华耕现代农业园区技术员安师傅介绍。
作为纪台镇现代农业的示范窗口,华耕现代农业园区集成了智能温室、无土栽培、种苗繁育等多种模式,其成功经验正辐射带动周边数百亩土地向智慧化管理转型升级。
智慧农业的背后,是强劲的科技支撑。
翔天农业科技的“植物工厂”内,多层立体栽培架上的生菜、草药等作物在LED光源的照射下茁壮成长,全程无需土壤和阳光。“这项技术不受季节和地域限制,单位面积产量是传统种植模式的4倍。我们的技术解决方案不仅服务于本地,而且输出到国内多个城市乃至海外市场。”翔天农业科技相关负责人刘守城介绍。

而在仙农塑料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另一种创新正在守护土地的可持续发展。这里生产的全生物降解农膜,使用后可在自然环境中最终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有效解决了传统塑料地膜的“白色污染”难题。
从种植模式的颠覆性创新到生产材料的绿色革命,纪台镇聚集的科技企业正从不同维度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
在令欣专业合作社的加工车间内,工人们正对来自社员大棚的各种蔬菜进行分拣、包装,准备发往各地。
令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孟令欣介绍,合作社与“盒马生鲜”等高端商超建立了稳固的“订单式”合作,为保证产品质量,合作社实行统一农资、统一标准、统一销售,确保了蔬菜的品质与安全。目前,合作社的“销售网”不仅覆盖了国内主要城市,还积极对接国际业务,助力“纪台优品”走得更远。
合作社模式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了抱团闯市场的强大合力;电商的发展,则为农产品销售开辟了新的广阔天地。一盏补光灯、两部手机,绿意盎然的大棚背景下,主播轻轻掰开一个油亮饱满的长茄,露出鲜嫩的果肉,数千网友在屏幕前共同见证了纪台农产品的魅力。“我们通过电商平台和短视频直播,把纪台的优质蔬菜直接送到消费者手里。现在这个季节,我们主推的是当季的特色菜。通过完善的冷链物流,蔬菜最快48小时就能从田间送到餐桌,价格和销路都更有保障。”返乡新农人王海鹏介绍。
从华耕园区的智慧化管理,到翔天科技的创新模式,再到仙农的绿色材料,以及令欣合作社和新农人们搭建的畅通销路,纪台镇的现代农业体系,如同一台精密的仪器,各个环节高效协同,让土地产出更高效益,让农民拥有更足底气。
新一季的幼苗已在沃土中扎根,纪台镇乡村振兴的丰收图景,正被科技与智慧细细描摹,未来可期。

